全國服務熱線
029-33671278
配電網將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
發展配電網是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重點任務之一,除投資外,相關政策支持與數字化手段的應用也必不可少。具體來看,需要在協調網源規劃、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打造數字電網等方面協同發力。首先,做好配電網整體發展規劃,統籌網源發展,同時將電網規劃納入城市整體規劃。配電網接入主體的數量和形態都在發生快速變化。為使配電網改造升級的投資具有一定經濟性,可以提前對未來接入的分布式電源、新型負荷等進行研判,充分預留增容空間。同時,將電網規劃方案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提前預留發展空間。對于重點的存量配網改造升級和新型配網建設示范項目,政府應在用電、核準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加快工程建設進程。其次,加強配電網技術科研創新,推動配電網領域商業模式創新。積極探索柔性直流配電網等前沿技術研究與應用。鼓勵用戶側主體開展虛擬電廠、綜合能源等業務,增強市場活力,同時明確分布式電源參與電力市場的機制,為電力系統增加靈活性的同時,給用戶側主體提供增值服務。 用好數字技術,打造智慧能源系統。一方面,利用好電信號與數字信息天然的耦合性,將接入配電網的各類新要素,根據接入電壓等級、規模容量、功能定位、服務對象等特性,通過數字鏡像技術實現模擬和調控,解決電網自身安全問題的同時,形成可觀、可測、可用的負荷側資源;另一方面,利用好配電網的延伸性,與其他能源系統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家電、智慧園區、智慧農業等實現多元協同,積極培育電、水、氣多表合一,變電站、分布式電站、數據中心多站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打造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相融合的智慧能源系統。
查看詳情
2024-12-20
鋁基儲能材料可成為氫能應用新路徑
氫能是儲能媒介和靈活能源載體,在能源存儲、跨區域調節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霸础眰葰淠苤﹄娏ο到y實現清潔化、穩定化、低碳化的升級?!熬W”側氫能幫助電網緩解新能源波動、輸電瓶頸,提升安全性與經濟性。“荷”側氫能可以削峰填谷,快速響應不匹配電量,還可用于峰谷電價套利。鋁基儲能材料與水反應制氫有望突破現有氫制儲輸用的瓶頸,成為新型電力系統中氫能應用的新路徑。鋁基儲能材料的跨區域低成本運輸性讓加氫站可以在遠離原材料生產地的區域運作,固態材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的風險。通過布局加氫站,打破傳統用氫瓶頸,縮短用氫路線,可推動當地氫能民用市場的應用,進而解決因氫源問題難以規?;袌鐾茝V的難題。
查看詳情
2024-12-13
提升電力和信息網絡連接能力,滿足數字家庭系統需求
以住宅為載體,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實現系統平臺、家居產品互聯互通,加快構建跨終端共享的統一操作系統生態,提升智能家居設備的適用性、安全性,滿足居民用電用火用氣用水安全、環境與健康監測等需求。對新建全裝修住宅,明確戶內設置基本智能產品要求,鼓勵預留居家異常行為監控、緊急呼叫、健康管理等智能產品的設置條件。新建住宅依照相關標準同步配建光纖到戶和移動通信基礎設施。鼓勵既有住宅參照新建住宅設置智能產品,對傳統家居產品進行電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改造。在數字家庭建設中,要充分尊重居民個人意愿,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
查看詳情
2024-12-06
特高壓助力青?!熬G電”外送
黃河上游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達2187萬千瓦,約占全國的3%,是我國的重要水電基地之一。截至目前,黃河上游青海段已建及在建水電站裝機規模已達100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將達400億千瓦時。經過估算,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800萬噸。2020年,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的輸電大通道,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投運。投運以來,這條“綠電高速”累計向中原地區輸送“綠電”超過600億千瓦時。充分挖掘“水豐、光富、風好、地廣”的資源稟賦,近年來,青海推動形成以水電為支撐、多種能源互補協調發展的能源結構。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黃河上游的清潔能源發展正書寫著新的傳奇。
查看詳情
2024-11-29
提高電網防災抗災能力 全力保障溫暖過冬
供電供熱事關經濟發展全局和社會穩定大局,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保供穩價,強化民生用能供給保障責任,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今冬明春保供保暖工作部署,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保供保暖專題會議要求,提前謀劃、系統部署迎峰度冬保供保暖工作,推進電網改造提升,強化科技賦能支撐,持續提高電網防災抗災能力,確保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查看詳情
2024-11-22
電網仿真計算,電網穩定特需要
隨著電力系統復雜性不斷增加,將電網仿真、新能源發電預測技術等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可能是未來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在未來,通過引入AI算法,仿真平臺有望實現自動識別電網中的異常行為,預測潛在故障,并提供優化控制策略。機器學習可以通過歷史數據訓練,考慮更多實時的變量因素,從而更準確預測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更好地平衡供需關系,辨識出高穩定風險的系統運行方式。電網仿真與上游的人工智能算法服務業及下游的智能設備制造業雙向融合,將在多個層面推動電力裝備產業的協同發展,喚醒能源為鏈主的全供應鏈新質生產力。政策環境方面,國家和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來支持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這為全電壓寬頻段數字實時仿真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全電壓寬頻段數字實時仿真技術,不僅支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提升系統的靈活性和調節能力,還能加強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推動數字化轉型,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任何事物在面臨機遇的同時,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全電壓寬頻段數字實時仿真技術也是一樣。當前,建設和維護全電壓寬頻段數字實時仿真平臺需要探索仿真成果的轉化與商業應用,在價值創造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同時,為滿足技術發展的需求,更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 電從遠方來,也從身邊來,不論是面向跨越千里的綠電走廊,還是星羅棋布的本地新能源,抑或是日新月異的新型負荷,全電磁暫態仿真技術將為實現電網安全穩定與源網荷儲協調互動打通真正的底層邏輯鏈,助力浙江發揮省域新型電力系統示范作用,加速能源的綠色、安全、經濟轉型。
查看詳情
2024-11-15